搜索

  • 新闻
  • 律师

新闻

新闻
工伤十级有停薪工资吗?
发布时间:2025-09-15 17:16:26
浏览次数:0


在工作过程中,工伤事故时有发生,给劳动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当劳动者因工伤被鉴定为十级伤残时,诸多权益问题随之而来,其中 工伤十级有停薪工资吗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在治疗康复期间的经济来源,更涉及到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接下来,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剖析这一问题,为工伤十级的劳动者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

停工留薪期的法律界定与适用

停工留薪期的定义与规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 12 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这一规定明确了停工留薪期的基本内涵,即工伤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为接受治疗和康复而暂停工作的期间,在此期间其工资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对于工伤十级的职工来说,只要符合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医疗这一条件,就有权享受停工留薪期的相关待遇。

十级工伤适用停工留薪期的情形

在实践中,工伤十级的职工可能因多种情况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医疗。例如,因工伤导致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及后续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或者因工伤造成软组织严重损伤,需要持续的药物治疗和休息等。这些情况都属于工伤十级适用停工留薪期的常见情形。

假设小张是一名酒店厨师,在工作中不慎被烫伤,经鉴定为工伤十级。由于烫伤部位较多,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出院后还需定期换药、进行康复治疗,在此期间小张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小张就符合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的条件,其所在酒店应按照法律规定,保障小张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原工资福利待遇。

停工留薪期工资的计算标准

原工资福利待遇的范围

工伤十级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原工资福利待遇涵盖多个方面。原工资通常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 12 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这里的工资不仅包括基本工资,还涵盖奖金、津贴、补贴等与工作相关的各项收入。

以小王为例,他在一家工厂工作,月工资由基本工资 3000 元、绩效奖金 1000 元以及交通补贴 200 元组成。在工伤十级停工留薪期内,小王的原工资福利待遇应为每月 4200 元,用人单位应以此标准进行支付。此外,如果小王在受伤前有加班工资、夜班补贴等特殊工资项目,在停工留薪期内同样应按照正常工作时的标准一并支付。

具体计算方式

停工留薪期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停工留薪期工资 = 本人工资 × 停工留薪期月数。其中,本人工资即工伤职工受伤前 12 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若职工工作未满 12 个月,则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月缴费工资。

例如,小李在工伤前 12 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为 5000 元,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其停工留薪期为 6 个月。那么,小李的停工留薪期工资 = 5000×6 = 30000 元,用人单位需在这 6 个月内每月按时支付 5000 元工资给小李。

停工留薪期的确定与延长

停工留薪期的确定依据

停工留薪期的时长并非随意确定,而是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证据。一般来说,停工留薪期通常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休假建议,结合工伤职工的伤情、病情等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具体时长会参考《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等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确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医疗卫生专家,依据医疗诊断证明和相关标准进行评定并作出决定。例如,小赵因工伤导致手指骨折,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建议其休息 3 个月进行康复治疗。小赵及其所在单位可依据此诊断证明,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停工留薪期为 3 个月。

停工留薪期的延长条件与程序

如果工伤十级职工的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的规定可能无法满足其治疗和康复需求,此时可以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但延长需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且延长不得超过 12 个月。

例如,小钱在工作中发生意外,造成多处骨折,经初步治疗后,12 个月的停工留薪期已满,但伤情仍未完全恢复,需要继续治疗和康复。此时,小钱或其用人单位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的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医疗诊断证明、治疗记录等材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经审查和评定后,若认为小钱的情况符合延长条件,将作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的决定,延长的期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最长不超过 12 个月。

用人单位的义务与责任

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义务

对于工伤十级职工,用人单位有严格的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这是法律对用人单位的明确要求,旨在保障工伤职工在治疗和康复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用人单位应按照职工正常出勤时的工资福利待遇标准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不得克扣或变相减少。

若用人单位违反这一义务,未按时足额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职工有权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例如,小孙在工伤十级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工资,小孙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小孙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若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小孙还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应得的工资,并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因拖欠工资产生的赔偿金。

配合确定停工留薪期的责任

用人单位在工伤十级职工停工留薪期的确定过程中,也承担着重要责任。当职工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停工留薪期的确认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如职工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劳动合同等。

若用人单位拒绝配合或故意拖延,导致职工的停工留薪期无法及时确定,进而影响职工权益的,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例如,小周所在的用人单位在小周工伤后,拒绝提供相关材料协助其确定停工留薪期,小周因此无法及时获得应有的工资待遇。在此情况下,小周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因其不作为而给小周造成的经济损失。

工伤十级职工的维权途径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当工伤十级职工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权益问题存在疑问或与用人单位产生争议时,首先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职工应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向用人单位说明自己的权益主张。例如,小吴在工伤十级停工留薪期内,发现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低于其原工资福利待遇,他可与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指出用人单位的行为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足额支付工资。若协商成功,双方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等内容,以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若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工伤十级职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停工留薪期工资、未依法支付工伤待遇等违法行为,有权进行查处。

职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工作证等)、工伤认定决定书以及与停工留薪期工资相关的证据(如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等),前往劳动监察部门办公地点填写投诉登记表,详细说明投诉事由。劳动监察部门收到投诉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若立案,将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听取双方陈述。经调查核实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劳动监察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改正,如支付拖欠工资、给予经济补偿等;若用人单位逾期不改正,劳动监察部门可依法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

劳动仲裁与诉讼

如果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未能解决问题,工伤十级职工还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职工应先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职工要清晰陈述案件事实,出示有力证据,论证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等违法行为,并围绕自己的仲裁请求进行辩论。例如,在某工伤十级职工与用人单位的仲裁案件中,职工向仲裁庭提交了完整的劳动合同、工伤认定决定书、工资发放记录以及与用人单位沟通工资问题的聊天记录等证据,有力地证明了用人单位拖欠停工留薪期工资的事实,最终仲裁委员会裁决用人单位支付职工相应的工资及赔偿金。

若职工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15 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职工要进一步整理和完善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以增强自己主张的可信度。同时,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陈述和辩论,要求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及其他应得的工伤待遇。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公正的判决。

工伤十级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依法享有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的权利,用人单位应严格履行法律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工伤十级职工也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通过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等法律途径,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在工伤治疗和康复期间能够得到应有的经济保障和法律支持。

 


媒体联系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285号9楼B座(恒达大厦)

邮编:200333

电话:13818596635

传真:

邮箱:342959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