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新闻
  • 律师

新闻

新闻
债权人代位权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27 17:23:10
浏览次数:0

 

在债权债务纠纷中,当债务人 躺平不行使到期债权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时,代位权制度成为突破债权相对性、实现权利救济的关键路径。但代位权的行使并非无章可循,其成立必须满足严格的法定条件。实践中,大量代位权诉讼因不符合成立要件被驳回,凸显了精准理解法律条件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及最新司法解释,系统拆解债权人代位权成立的四大核心条件,通过典型案例厘清司法认定标准,为实务操作提供权威指引。

一、基础前提: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有效且到期

债权人代位权本质是对债务人权利的 代位行使,其权利基础源于债权人自身债权的合法性与确定性。这是代位权成立的首要条件,也是法院审查的第一道关卡。

(一)债权合法有效:排除非法债权与自然债权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及合同编司法解释第四十条规定,债权人主张代位权的前提是其对债务人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即债权的产生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无效或可撤销情形。司法实践中,以下情形将导致债权不具备合法性,进而丧失代位权行使基础:

1.非法债权:如基于赌博、高利贷等违法活动产生的债权,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被法律保护;

2.效力待定或可撤销债权:如因欺诈、胁迫形成的债权,在未被追认或撤销前,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无法作为代位权的权利基础;

3.自然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虽债权本身存在,但丧失强制执行力,债权人不得以此主张代位权。

需特别注意:债务人的相对人(次债务人)不得以 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权未被生效法律文书确认为由抗辩。只要债权人能提供合同、欠条、结算单等证据证明债权存在且合法,即使未经法院确权,仍可主张代位权。

实务案例

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走私建材,乙公司拖欠货款未付。后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对丙公司享有到期工程款债权,遂提起代位权诉讼。法院审理认为,甲公司的债权基于非法交易产生,不具备合法性,最终裁定驳回起诉。

(二)债权已届清偿期:原则上需到期,例外可提前行使

代位权的行使目的是解决 债务人怠于履约的问题,因此债权人的债权通常需已届清偿期。具体认定标准如下:

1.约定履行期的债权:自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债权到期;

2.未约定履行期的债权:债权人需先进行催告,催告后合理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视为债权到期;

3.附条件的债权:自条件成就且履行期届满后,债权到期。

存在特殊例外情形:若债权到期前,债务人的权利可能因诉讼时效届满、未申报破产债权等情形难以实现的,债权人可提前行使代位权进行 权利保全。例如,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即将超过诉讼时效,而债务人拒绝催收的,债权人可代位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以中断时效。

二、核心要件一: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享有合法、有效且适宜代位的债权

债务人对次债务人存在可主张的债权,是代位权行使的客体基础。若债务人本身无对外债权,代位权便无从谈起。这一要件包含 债权有效性债权适宜性两个层面。

(一)次债权需合法有效且已到期

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要求一致,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也需满足 合法、有效、到期三大要求:

1.合法性:次债权的产生需符合法律规定,如基于合法的买卖合同、施工合同产生的货款、工程款债权;

2.有效性:次债权不存在无效、可撤销或效力待定情形,且次债务人未对债权提出合法抗辩;

3.到期性:次债权已届履行期,债务人已享有请求次债务人履行的权利。若次债权尚未到期,债务人尚无行权资格,债权人自然无法代位行使。

(二)次债权需 适宜代位:排除专属性权利与非财产性权利

并非债务人的所有债权均可被代位行使。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及合同编司法解释第三十四条规定,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不得代位行使,同时非财产性权利也因无法直接实现债权保全目的而被排除。

1. 不可代位的 专属性权利具体范围

司法实践中,以下权利明确被认定为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

基于人身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如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请求权;

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包括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具有人身属性的赔偿权利;

基本生活保障类权利:如请求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权利;

劳动报酬请求权:但超过债务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必需费用的部分除外;

其他具有人身专属性的权利:如抚恤金请求权、继承权等。

2. 可代位的权利范围

除上述专属性权利外,其他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均可成为代位权客体,主要包括:

金钱债权:如货款、工程款、借款等,这是最常见的代位权客体;

非金钱债权:如请求交付货物、转让股权等,只要可转化为财产利益即可代位;

从权利:如次债权所附的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保证债权等,债权人可一并代位行使。

典型案例

张某拖欠李某借款 10 万元未还,李某发现张某对某公司享有到期工资债权 5 万元,遂提起代位权诉讼。法院审理认为,工资债权属于保障张某基本生活的专属性权利,且未超过生活必需费用,故李某不得代位行使,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三、核心要件二:债务人存在 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行为

怠于行使权利是代位权成立的关键行为要件,也是司法实践中争议最大的认定难点。法律对 怠于行使的界定有明确标准,并非单纯的 未主张权利

(一)怠于行使的法定认定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三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向相对人主张其享有的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的,应当认定为 怠于行使权利

这一标准包含两个核心要素:

1.客观行为标准:债务人未通过 诉讼或仲裁方式主张权利。若债务人仅以口头、函件等非诉讼方式催收,仍被认定为 怠于行使

2.结果关联标准:债务人的怠于行使行为与债权人债权未能实现存在因果关系。

(二)不构成 怠于行使的例外情形

以下情形中,债务人虽未积极主张权利,但不被认定为 怠于行使,债权人不得主张代位权:

1.存在正当抗辩理由:次债务人对债务人享有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等合法抗辩,债务人暂不主张权利具有合理性;

2.正在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如债务人与次债务人已达成还款协议且在履行过程中,或已启动调解程序;

3.权利行使存在客观障碍:如债务人因重病、被羁押等客观原因无法自行主张权利,且已委托他人处理。

实务案例

A 建材商拖欠 B 供应商货款 20 万元,B 供应商发现 A 建材商对 C 建筑公司享有 30 万元到期工程款债权,但 A 建材商仅向 C 公司发送过催款函,未提起诉讼或仲裁。法院审理认为,A 建材商未通过诉讼、仲裁方式主张权利,符合 怠于行使的法定标准,B 供应商的代位权成立。

四、核心要件三: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

这是代位权成立的结果要件,即债务人的消极行为需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 现实损害,若债权人债权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则无需启动代位权。

(一)影响债权实现的司法认定标准

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从以下角度判断是否 影响债权实现

1.债务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清偿:债务人的现有财产不足以覆盖对债权人的债务,且无其他可预期的偿债来源;

2.次债权是债务人的主要财产来源:若债务人的主要收入依赖次债权的实现,怠于行使该权利将直接导致其无力清偿债务;

3.债权存在无法实现的紧迫风险:如次债务人已出现破产迹象、财产被查封扣押,若不及时代位行使权利,债权将面临落空。

需注意:此处的 影响不以债务人 完全无资力为绝对要件。对于特定债权或与债务人资力无关的债权,只要怠于行使行为导致债权实现受阻,即可认定符合条件。

(二)不满足 影响债权实现的情形

若存在以下情形,法院将认定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未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代位权不成立:

1.债务人有充足财产可供清偿:如债务人虽未行使次债权,但名下有房产、存款等足以偿还债务;

2.债权人已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清偿保障:如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享有抵押权、质权等优先受偿权;

3.次债权金额远低于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即使次债权无法实现,债务人仍有能力清偿债权人债务。

反面案例

D 公司拖欠 E 公司货款 50 万元,E 公司发现 D 公司对 F 公司享有 20 万元到期债权且怠于行使,但 D 公司名下有一套价值 100 万元的房产未被查封。法院审理认为,D 公司有充足财产可供清偿,其怠于行使 20 万元债权未影响 E 公司债权实现,故驳回 E 公司的代位权主张。

五、实务进阶:代位权成立条件的争议解决与证据指引

在诉讼中,债权人需围绕四大成立要件全面举证,而次债务人常以 债权不合法”“未怠于行使等理由抗辩。以下为常见争议的应对策略与证据准备指南。

(一)常见争议的抗辩与反驳

争议焦点

次债务人常见抗辩

债权人反驳策略

债权合法性

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权系非法债权

提交合同、发票、转账记录等证明债权合法来源

次债权专属性

次债权是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等专属性权利

举证证明次债权属于普通金钱债权,非专属性权利

怠于行使认定

已通过函件催收,不属于怠于行使

援引司法解释,证明仅函件催收未达诉讼 / 仲裁标准

债权影响程度

债务人有其他财产,未影响债权实现

提交债务人财产查询记录、失信信息等证明其无清偿能力

(二)关键证据准备清单

1.证明债权人对债务人债权合法到期的证据

借款合同、买卖合同、结算协议等债权凭证;

付款凭证、交货凭证等履行证据;

催款函、对账单等债权到期证明。

2.证明债务人对次债务人债权合法适宜的证据

债务人与次债务人的合同、结算单;

次债权到期的证明(如约定履行期届满通知);

次债权非专属性的说明(如排除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等情形)。

3.证明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证据

债务人未提起诉讼、仲裁的证明(如法院案件查询记录);

债权人督促债务人行使权利的函件及回执;

次债务人确认债务未清偿的书面说明。

4.证明债权受影响的证据

债务人财产状况查询报告(如无房产、存款记录);

债务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

次债务人财产面临查封、破产的相关材料。

六、风险警示:代位权成立条件的常见误区

(一)误区 1:只要债务人有到期债权即可主张代位权

部分债权人认为 找到债务人的到期债权就可代位行使,忽视 怠于行使”“影响债权实现等要件。例如,债务人有到期债权但自身财产充足,债权人仍提起代位权诉讼,最终因不满足结果要件被驳回。

(二)误区 2:将 口头催收视为已行使权利

债务人仅以口头方式催收次债务,未采取诉讼或仲裁手段,仍构成 怠于行使。部分债权人误信债务人 已催收的说法,未及时主张代位权,导致债权受损。

(三)误区 3:对专属性债权主张代位权

将债务人的工资、赡养费等专属性权利作为代位权客体,此类诉讼必因不符合 适宜代位要件而败诉。

 


媒体联系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285号9楼B座(恒达大厦)

邮编:200333

电话:13818596635

传真:

邮箱:342959443@qq.com